Firefox出现严重bug Mozilla发布最新版本用于紧急修复漏洞 |
文章来源:高雄市 发布时间:2025-04-05 07:11:55 |
研究者认为,该结果从伦理上阐释了富国需要带头减排的原因。 也正由于大量的行业信息无法共享,科研与高校部门无法得到真实的数据从事基础研究,严重限制了科学研究的发展,制约了干旱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这是实现由被动抗旱到主动备旱转变的最关键问题。 从资源的角度看,农业用水占所有供水量的65%以上,是关系水源和粮食安全的决定性因素。在平时绝不允许水位低于红线,干旱期过后要迅速恢复水位。考虑到我国目前和未来的人口压力和资源制约,如果发生大范围持续多年的极端干旱,会产生什么后果呢?我们做了一个研究,回答如果明末7年连续干旱旱情在2050年以前再次发生将会产生什么后果。如果不自上而下突破体制障碍、没有多部门的日常统一协作,抗旱工作必然会始终处于被动应急状态。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无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 要将水资源储备与粮食储备一样提到安全战略高度,确保多年大旱期间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与生产需要。目前干旱的信息化管理及预警能力十分薄弱,从国家到地方都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干旱管理数据库,旱情监测信息和指标体系很不健全,旱情掌握的时效性差,灾情分析技术基本还处于空白状态。郑国光是我国气象战线的主要负责同志和国内外知名的气象专家,对山西的发展特别是气象工作十分关心,给予大力支持。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气象灾害呈现出新的特点,做好灾害防御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山西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也是气象灾害多发区和气候变化敏感区,产业结构重型化、单一化、高碳化特征明显,温室气体排放多、生态环境负荷重成为制约我省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节能减排的任务十分繁重。四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落实,不断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化水平。从山西十年九旱的实际出发,加强气候变化对我省农业生产的综合影响评估及应对,加快实施兴水战略,把蓄水、保水、用水作为主攻方向,把抗旱作为预防自然灾害的重点来抓,提高农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和防灾抗灾水平。 今天上午,省委中心组举行专题学习会,邀请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就 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大力加强我国应对能力建设作专题报告。大力实施生态兴省战略,加强生态建设与恢复,增加森林碳汇。 三要提升节能减排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要深化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我们要结合实际完善政策措施,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妥善应对气候变化,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事关世界各国人民福祉。 各级党委、政府要将应对气候变化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完善相关政策,健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制定推进工作的目标步骤和政策措施,做到责任落实、措施落实、工作落实求同存异 同舟当需共济目前中印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合作势头良好,可是也必须正视一些隐忧。第一,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除了双边合作,中印两国还联合巴西和南非组成基础四国(四国的英文首字母可组合为英文单词基础BASIC),并与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77国集团协调立场,努力用一个声音说话,其中中国和印度共同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 第二,借机实现产业升级的需要。尽管下降的比例有所差别,但都是以降低碳排放强度为目标而非碳总量。 10月底和11月初,中国和印度先后公布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一定比例的目标。当然,中印要推进本国减缓碳排放的工作、适应已发生的气候变化情况,除了自身的工作,也需要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援助。 因此,早在气候变化议题由温转热之前,由于面临着相似的处境,中印就已经积极开展合作,在双边或多边会谈中就多次探讨过气候变化议题,为的就是能够在议题变为炙热的时候,能够有效化解压力。12月10日,温家宝总理与印度总理辛格通电话,双方领导人表示将加强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协调合作。但发达国家在这个问题上口惠而实不至,提供的帮助极为有限,中印只能联合其他发展中国家尽力争取本应享有的权利。据统计,仅上述几个国家和地区每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就接近全球的70%。中国和印度作为核心,中印和则发展中国家和,可以有力对抗某些发达国家的不合理要求。现实决定了发展经济是现阶段中印最紧迫的任务,而要发展经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碳排放在一段时间内的增加不可避免。 第三,历史上的友好合作起到促进作用,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合作反过来使得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人类面临的威胁是全球性的,每个国家都应采取措施去应对,但历史上各国温室气体累积排放量相差却很大,发展程度的差距也很大,所以发展中国家采取与自身能力相应的措施即是负责任的表现。 进入2009年,为准备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中印双方高层频繁会晤以交换看法、协调立场。两国总理确定,无论出现什么情况,中印都要密切保持沟通和协作。 对于明显偏向发达国家利益的丹麦草案,77国集团和中国的代表都表示绝不接受。中印作为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现在已经是温室气体排放大国。 12月18日在哥本哈根,温家宝总理与辛格总理举行会晤。中国颁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和印度的《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行动计划》都明确将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协定,两国将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伙伴关系,加强交流与合作,并建立中印气候变化工作组。温家宝主动介绍情况,征求辛格的意见。 中印不和则发展中国家集团四分五裂,不但两国的自身利益无法保障,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集体的利益更无从谈起,只会让一些发达国家从中得利。会议结束后,虽然国际上还存在一些不满声和质疑声,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印为确保会议顺利完成、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做出了应有贡献,两国也日益成为气候变化议题上的同盟军。 无须讳言,由于种种原因,中印之间目前在某些领域还存在分歧,但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合作对于加强两国之间的互信、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好感、解决其他问题大有帮助。两国现在各产业科技水平普遍不高,对资源的消耗较多,总体来说与先进国家相比有不小的差距。 因此,中印联合其他发展中国家,共同抵制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不合理要求,并展开反击,要求发达西方国家履行先前的承诺,维护了国际社会的公平与正义。10月21日,中国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与印度环境和林业国务部长拉梅什在新德里举行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行动计划联合研讨会,并签署了《中国政府和印度政府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协定》。 预防压力 中印密集协调气候变化议题虽然很热,但掌握解决问题钥匙的却只是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如美国、中国、欧盟、俄罗斯、印度和日本。经过各方努力,最终大会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明确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尽管《京都议定书》明确规定发达国家有减排指标,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强制减排的义务,但美国仍然找各种理由要中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死死咬住不放。为提升科技竞争力,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恰好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机遇。 辛格认为印中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对双方的合作表示满意。实际上,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很大程度上是打气候牌、道义牌,试图通过设置标准、垄断绿色技术、争夺话语霸权等手段,抑制、阻止甚至剥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生存权,进而确保当前有利于西方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千秋万代。 合理的要求要喊出来,要让世界听到,要获得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民众的理解,两个声音当然比一个声音更有力度。2009年11月底,基础四国与77国集团主席国苏丹代表在北京举行磋商,随后的哥本哈根会议时,又多次进行商谈,全力维护团结。 另一方面,中印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合作也有强大的内部动力。两国数量众多的贫困人口目前仍在温饱线上挣扎,许多人甚至还用不上电,这与发达国家民众享受型碳排放形成鲜明对比。 |
上一篇:中纪委4个月查处36名国企高管
|
相关资料 |